第173章 你不出兵,不布武,不招降,只顾玩乐——!!
第173章 你不出兵,不布武,不招降,只顾玩乐——!! (第2/2页)于是他转而扶持瓦剌,打压鞑靼势力,在暮年三度御驾亲征,一步步压缩鞑靼的生存空间——
力图彻底铲除这个草原劲敌。
遗憾的是,未及功成身退,朱棣便在榆木川病逝。
尽管如此,他所铺设的战略蓝图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。
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,脱欢趁势崛起,将阿鲁台一步步逼入死地。
明廷原本可借此千载难逢的契机彻底收服草原。
然而,朱棣未曾料到,自己所立之继承者竟如此令人失望。
“好圣孙”朱瞻基外表光鲜,实则胸无大志。
如后人所言:“善于表面文章,却乏有治世之才。”
朱瞻基不仅未能趁势收复草原,反而放任瓦剌坐大,最终反噬中原,成为明朝北部沉疴。
而这一切,终究导致了那场震惊天下的——土木堡之变。
在朱棣的追问下,朱瞻基只觉冷汗涔涔,张口结舌。
此时的他,尚不知未来的自己竟将酿成如此祸事——
更不明白瓦剌是如何壮大的,自然无从作答。
但在朱棣这个老谋深算的战略家眼中,仅仅从一场战役的走向,他便窥见了太多隐藏的信息。
他甚至预见了自己死后的大明将走上的一部分轨迹——
瓦剌的崛起从侧面印证了他的战略是正确的。
他所谋求的长期效果,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兑现,却在身后逐渐呈现。
然而他没想到,后继者们远不如他那般锐意进取。
当大明面临收复草原的最佳时机时,朱瞻基却未能果断决策,错失战机。
瓦剌的肆虐,最终酿成了边患成灾的局面。
若非如此,历史或许将彻底改写。
“好一个圣孙!”
朱棣心头第一次真正生出更换太子的念头。
也许让老二登位,会是更合适的选择。
老二未必是治国明君,但绝不会眼睁睁错过这种一统北疆的良机。
若能趁机平定蒙元余孽,边疆将得长治久安,永绝后患!
土木堡之变这样可耻的败局,也就不会发生。
而此时的小皇孙朱祁镇,还懵懂无知,只沉浸在对祖父战略智慧的膜拜中。
“老爹太强了!”
他在心里不断感叹。
论打仗,爹确实有真本事!
【土木堡之变中,朱祁镇兵败被俘。】
【他身陷异域,其屈辱堪比宋徽宗靖康之难。】
【传言其被迫随敌人至京师外,衣衫不整。】
【在城门下大声求援,由此落得‘敲门皇帝’的奇耻之号。】
【后世更是戏称其为:大明真男人、草原研修生、大明挨锤王、土木头牌、骑猪逃生……】
天幕继续映出朱祁镇的耻辱事迹。
土木堡之战,明军惨败,皇帝竟亲自沦为俘虏,这在整个华夏史上实属罕见。
朱祁镇被瓦剌挟持,远赴漠北。
途中,竟被敌军押解至大同城下,当着自己臣民的面,发出哀求之声。
守城士兵望着被羞辱的皇帝,一个个低头不语,愤怒与羞耻交织在心头,久久不能平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