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> 白象洋沸·龙旗裂浪·赤论惊鸥

白象洋沸·龙旗裂浪·赤论惊鸥

白象洋沸·龙旗裂浪·赤论惊鸥 (第2/2页)

西侧礁区,连环的爆炸声如同地狱的丧钟!触礁的郁金香国巡洋舰“爪哇之鹰号”弹药库被引爆,冲天的火柱裹挟着战舰的残骸直刺苍穹!断裂的桅杆上,那面曾在无数殖民地上空飘扬的荷兰国旗,在烈焰中痛苦地蜷缩、焦黑,最终化为随风飘散的灰烬。
  
  硝烟稍散,血腥弥漫。韩定涛举起望远镜,扫过漂浮着油污、残骸与尸骸的海面。他看到“来远号”的甲板上,水兵们正押解着失魂落魄的联军俘虏走向底舱。一个金发军官死死攥着镶有东印度公司纹章的佩剑,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,眼神空洞地望着已成炼狱的家园。一幅画面攫住了他:一艘正在下沉的联军风帆战舰,米字旗与橙白旗被炮火绞缠在一起,如同两条被鲜血浸透、再也无法分开的裹尸布,缓缓沉入冰冷的深渊。
  
  铁钩般的左手猛地攥紧栏杆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。一个嘶哑却穿透所有嘈杂的命令从韩定涛喉中迸出:“各舰注意!停止炮击!准备接舷战!抓活的!”
  
  幸存的联合舰队战舰如同搁浅的巨鲸,在海上绝望地打转。炎华国的战舰带着胜利者的威压缓缓逼近,钢铁船舷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。甲板上,炎华国水兵们沉默地举起了手中的毛瑟步枪,刺刀在血色阳光下闪着寒光。接舷跳板轰然落下!零星的、绝望的抵抗瞬间被精准而冷酷的弹雨淹没。霍巴特站在“皇家主权号”残破的舰桥上,望着四周逼近的龙纹蓝底旗,眼中最后一丝光芒熄灭。白兰地的醇香早已被硝烟与血腥彻底取代。
  
  “降旗……我们……输了。”霍巴特的声音干涩如沙砾摩擦,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。
  
  范·德·瓦尔登手中的佩剑“当啷”一声掉在倾斜的甲板上,他颓然低头,金发被汗水与血污黏在额前:“傲慢……蒙蔽了我们的眼睛……代价是……郁金香的凋零……”
  
  海风卷着硝烟掠过“镇海号”舰桥,拂过韩定涛紧绷的脸颊。他凝视着海面上漂浮的挣扎身影——无论是猩红还是藏蓝的制服。沉默片刻,他对着传声筒补充,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:“让医疗船靠上去……救我们的伤员,也……救他们的。”
  
  三日后。炎华国政务院议事厅。
  
  青瓷茶盏温润的光泽在政务院使司张子轩指间流转。盏壁“同泽共生”的篆文,在窗外斜射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,恰好映衬着窗外庭院中那面被火焰燎去一角、焦黑蜷曲的郁金香国旗残骸。他对面,《莱顿公报》女记者玛丽亚·范·霍恩正襟危坐,金发间那支洁白如雪的茉莉花,与她刻意用袖口遮掩、却仍隐约可见的一小片淤青,形成刺目而凄楚的对比。
  
  “贵国舰队在白象洋的‘胜利’,伴随着对投降者的无情屠戮!这就是贵国所宣扬的‘文明’?”玛丽亚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,羽毛笔尖狠狠戳破了稿纸,露出下面笔记本上密密麻麻、浸染着泪痕与愤怒的字迹,“您杯盏上刻着‘同泽共生’,可白象洋的炮火,难道不是另一种更精致的征服?”她竭力维持着职业的冷静,却无法忽略一个事实——她那位担任郁金香国海军少校的兄长,此刻正躺在白象洋幽暗冰冷的海床上。
  
  张子轩没有立刻回答。他缓缓推过一册边缘磨损、浸染着岁月烟黄的羊皮账簿。正午的阳光恰好落在他胸前那枚龙纹徽章上,龙目威严,却无嗜血之意。他修长的手指,如同抚过历史的琴弦,轻轻翻开账簿内页,指尖落在一行浸染着暗褐色污迹的记录上:
  
  道光二十九年,三月初七,泗水港。
  
  “契约华工”陈阿福等叁拾柒名,因怠工抗命,鞭刑毙命。尸首沉入鲨鱼湾,不予收敛。监刑官:范·斯滕克。
  
  泛黄的纸页上,那暗褐的污迹,似血,似泪,似海水的咸涩。
  
  “玛丽亚小姐,”张子轩的声音平静得像深海,却蕴含着千钧之力,“当令兄的炮舰将华人苦力绑在船底拖行‘以儆效尤’时,他可曾想过‘文明’二字的分量?您造访过爪哇的甘蔗种植园吗?”他的指尖移向窗外码头堆积如山的甘蔗箱,声音陡然转冷,“当郁金香国的监工挥舞藤鞭,抽打那些脚踝锁着铁镣的黑奴,听着他们的惨叫计算着当日蔗糖产量时,‘征服’二字的重量,是否也曾压上您兄长的心头?”
  
  玛丽亚的钢笔骤然停顿。去年三宝垄糖厂采访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——黑奴枯槁绝望的眼神、脚踝上磨烂皮肉的铁镣、账房里荷兰商人用象牙秤称量鸦片时那漫不经心的贪婪……兄长当时兴奋谈论着新舰下水的意气风发,与眼前的血泪账簿重叠、碰撞。
  
  “炎华的炮口,”张子轩的目光穿透窗棂,投向港口外静静停泊、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“伏波号”,舰艏的龙纹在微风中仿佛在呼吸,“永远只对准锁链的锻造者。”他指向桅杆顶端舒展的龙纹蓝底旗,“正如这面旗帜,龙纹守护着袋鼠踏浪,象征的是守护与共生,而非……吞噬。”
  
  玛丽亚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,打开了新的采访页:“张使司,炎华国舰队此次以劣势兵力全歼约翰郁金香联合舰队,您认为胜利的关键是什么?”
  
  张子轩沉吟片刻,指腹摩挲着青瓷盏温润的釉面:“胜败之机,首在人心。我们的士兵,明白为何而战——不为掠夺的黄金与虚幻的霸权,只为斩断锁链,争一份生而为人的尊严与安宁。这信念,赋予钢铁以魂魄,让无畏源于清醒而非狂热。其次,是将帅同心。韩定涛将军的铁血决断,刘亦菲总长的算无遗策,与万千水兵的血肉之躯,凝成了一柄破枷之剑。最后,是卧龙岗的炉火与万博士的匠心,铸就了劈开旧秩序的‘同泽钢’与‘雷火弹’。然此三者,皆源于‘同泽’二字——知我炎黄子孙、南岛友邻乃至天下苍生,本应同泽共生。”
  
  “那么,”玛丽亚追问,笔尖悬停,“此役之后,炎华国是否已成为南太平洋的霸主?这胜利将如何重塑大洋的秩序?”
  
  张子轩微微摇头,目光深邃如海:“霸主?不,玛丽亚小姐,炎华无意成为新的巨兽。我们只是挣脱了锁链,并愿为同样被禁锢者斩断枷锁。此役的意义,不在确立谁的霸权,而在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终结——那依靠坚船利炮掠夺奴役他人的时代,终将被扫入历史的残渣。新的秩序,应如这白象洋的海水,虽有波涛,却终归连接而非隔绝,滋养而非吞噬。炎华愿为此秩序,与真正秉持‘同泽’之心的友邦,共担风浪。”
  
  玛丽亚合上笔记本,那支洁白的茉莉花在她发间轻轻颤动。她眼中复杂的敌意被一种沉重的、近乎悲悯的敬意取代:“谢谢您,张使司。您的回答……或许能让郁金香国的人民,在哀痛之外,看清一些被炮火与硝烟遮蔽的东西。”
  
  张子轩颔首,为她的茶杯续上清澈的碧螺春:“茉莉清雅,不惧风雨。玛丽亚小姐,炎华的大门,永远为追寻真相与公义的友人敞开。”
  
  •
  
  白象洋的炮声传遍了世界。
  
  约翰国《泰晤士报》头版,油墨印着触目惊心的标题:《白象洋的陨落:约翰国海军百年荣耀的耻辱柱》。字里行间充斥着震惊与屈辱,将炎华舰队描绘成“运用诡计与野蛮力量的东方巨兽”。
  
  郁金香国《海牙日报》刊登了玛丽亚·范·霍恩的署名报道:《铁甲舰撕裂的不仅是战舰:一个旧世界的挽歌与新秩序的胎动》。文章罕见地摘录了张子轩关于种植园、账簿与“同泽”的论述,虽仍有保留,却如投石入水,激起了巨大的争议与反思。
  
  汉斯国《柏林晨报》的评论犀利如手术刀:《力量的天平已然倾斜:炎华国崛起与南太平洋殖民体系的崩溃》。指出此役标志着技术、战术与民族意志的全面革新,旧殖民体系根基已朽。
  
  高卢国《费加罗报》的社论则充满警惕:《白象洋的警钟:高卢国远东利益面临“同泽”挑战》。担忧炎华国“破枷”理念对殖民地的冲击。
  
  伊万国《莫斯科新闻》的标题简洁而意味深长:《东方的铁拳:致白象洋胜利者》。祝贺背后,是对南下寻找不冻港的渴望。
  
  美丽国《纽约时报》的视角则带着新兴强权的冷静审视:《旧神黄昏,新神登场?论炎华国海军的胜利与太平洋权力格局的重构》。强调炎华国迥异于旧殖民强权的理念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  
  而在炎华国内,胜利的浪潮席卷每一寸土地。
  
  悉尼港码头,卸货的工人抛下了沉重的货箱,黝黑的脸上泪水与汗水交织,向着凯旋归航的舰队发出震天的吼声:“我们赢了!锁链断了!”龙纹蓝底旗在无数粗粝的手中疯狂舞动,如同燃烧的蓝色火焰。
  
  墨尔本街头,报童的叫卖声淹没在鼎沸的人声中。白发老者摩挲着孙儿手中木制战舰模型上粗糙的龙纹,浑浊的眼中映着远去的硝烟,喃喃道:“同泽钢……好名字啊……”
  
  堪培拉政务院广场,年轻的学生们高举着巨大的横幅,墨汁淋漓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:“白象洋涛洗前耻,龙旗之下皆同泽!”
  
  张子轩独自立于政务院顶楼的窗前,杯中碧螺春已凉。暮色中的龙首山沉默而巍峨。窗外是沸腾的欢庆,窗内是深海般的沉静。他知道,白象洋的烈焰焚毁了旧秩序的桎梏,却也照亮了前路的崎岖与凶险。斩断锁链的剑,何其沉重;守护“同泽”的誓约,道阻且长。这胜利,并非终点,而是一条更艰险的征途的起点——一条需要用智慧、坚韧与无数如区采芹、曾扩红般无名者的牺牲与坚守去铺就的道路。远处的海面上,“伏波号”的轮廓渐渐融入苍茫暮色,唯余舰艉航迹的微光,如一支划破黑暗、指向未知深海的笔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