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32 章 办与不办。
第 232 章 办与不办。 (第1/2页)“陛下,山西布政使潘怀民可不能办呐。”
紫宸殿内,内阁首辅崔延龄首先对此事表示反对,其余内阁成员对此也是面露犹豫。
崔延龄语重心长、大义凛然:“山西乃是九边之一、边防重地,布政使负责的是粮饷供应、民夫征调等后勤保障。”
尤其是在此时边境正值紧张时期,必须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前线的稳定,怎么能动盘踞多年的布政使呢?
“更何况,陛下,潘怀民连续六个三年考绩为优,就因为一个巡按御史的几句话便……这不妥当啊陛下。”
布政使司的考绩是三年一评,每三年地方官进京朝觐时,吏部便会同都察院对其进行政绩考核。
皇帝主要依据吏部的考核结果,如称职、平常、不称职,优、一般、差来决定升降去留。
皇帝还需要审阅吏部考核报告,确认布政使在任期内是否有失职、渎职、贪腐、无能等确凿证据。
这是最常规、最合规的罢免途径。
而不是说皇帝看你不爽,你这个布政使便会直接被裁撤问罪,太宗皇帝和兴安帝都没有这个权利。
不过开国的太祖爷除外,那位爷从不管三七二十一。
更何况山西本就与旁的地方不同,陛下二话不说就要将人给办了,这不仅是没有把朝廷制度放在眼里。
也没把他们吏部放在眼里。
这是公开质疑他们吏部的公允,是在打自己这个吏部尚书的脸呐。
“崔先生言重了。”
赵翊觉得崔先生这几年越发多话,甚至貌似还爱上替自己做主。
“朕并非只是听沈卿说的几句话便给潘怀民定罪,朕已经让飞鹰司去查过了,潘怀民通敌、残害朝廷命官是证据确凿的。”
赵翊说着就将飞鹰司的调查结果,传阅给众人看。
崔延龄微微一怔心中有些震惊,没想到飞鹰司竟然真的被陛下咂摸出了些许用处来。
“可是陛下就算潘怀民是真的有什么过失,可他到底倾轧在山西多年,臣以为绝不可贸然换了他啊。”
“潘怀民直接关系到整个山西的赋税征收、商业秩序、民生稳定,若是换了他许是会造成当地豪强与商人不满啊。”
他句句字字都是为了朝廷。
可赵翊和李瑜心里都跟明镜似的,崔延龄连续三个三年给潘怀民评了优,想必是没少收老潘的好处。
若是潘怀民真的被撸了官儿罢了职,甚至下了狱落到李瑜手中。
李瑜审问起犯人来心狠手辣,鬼知道他们到时候,会在狱中攀扯出老崔什么事儿来。
秦维祯表面事不关己,袖袍底下的手却飞快掐算起来。
该日抄崔阁老,不知道的抄出多少好东西来。
“阁老一心为国,下官实在是佩服。”李瑜看着满心阻止此事的老崔,拱手道:“所以照阁老的意思,就是继续任用这通敌的祸害咯?”
这李小子怎么就不能好好说话?
做什么动不动一顶大锅就朝自己飞过来?
寇朋默默数自己笏板上字的笔画,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都说了几百遍斗不过李子璇怎么就不听呢?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