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章 扑街怎么这么坏啊?
第一百二十章 扑街怎么这么坏啊? (第1/2页)说是让抄,其实余惟主要是想回馈一下读者,他不会去搞文学,毕竟现在这个年代,已经很难出现所谓的文学大家了……
属于实体书的年代早已过去,短视频、社交媒体等即时内容占据主流,这种大环境,别说成为文豪了,文豪在世也得懵逼。
流量时代下传统文学的打法已经被淘汰了,没有多少报刊杂志供人连载,书店也都是实用类书籍。
畅销书?有我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一半畅销吗铁子。
任何文艺作品的火爆都是有时代因素的,现在这市场,写传统文学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。
那余惟为什么想搞这个呢,因为不想浪费,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,不管东西咋样,拿出来总比没拿强……
甭管有用没用,先换了再说,能换为什么不换?
陈平前辈从八十年代崛起,国内因为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,随着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蓝星也在几年后彻底走上了另一条分支。
他改变不了时代的浪潮,改变不了理性的思考,却改变了很多随机性的东西,比如生命的诞生和灵感的迸发。
至少八十年后的文艺作品余惟是可以用的,不写白不写。
【绑定:《明星老在意评分干嘛?》《扑街老在意数据干嘛?》】
在“双生向日葵”的小号上写好书名后,余惟成功绑定了第二本书。
祁洛桉这个点子挺不错的,可能她真是天赋型,书名格式也跟余惟一样,强迫症狂喜……
“所以第一本书写什么啊,你有什么头绪吗?”
文抄公类的作品,一般前三章就可以安排第一个作品出场了,好歹让读者知道主角大概的方向。
后续的剧情肯定也要围绕第一部作品展开,这东西不问不行,要不然祁洛桉都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写。
估计以余惟的风格,文抄的也是他自己想的,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东西真写出来。
“第一本书……”
这还真把余惟问住了,他看过的文娱主角一般第一本都是抄《诛仙》的。
不过他抄不了,篇幅太长的完全没时间写,要不然后面作品一多他得累成人干。
祁洛桉的只是他的作品产出点,地球那些作品肯定还得余惟自己写。
余惟是没打算藏的,写又不偷不抢,也没必要开马甲,遮遮掩掩的多累。
什么年代了还开马甲写书?
很多作品其实现在都写不了,要么是篇幅太长,要么是压根过不了审,今时不同往日啊,不是啥东西都能往出来写的。
还是写点篇幅适中的实体畅销书吧,网文一个赛一个的长。
“写悬疑吧。”
第一本书写悬疑,余惟是有自己考虑的,毕竟他写过悬疑,《调音师》的剧本就带点悬疑要素。
虽说涉及的不多,但大家已经知道他有这个能力,后面写本悬疑出来也不会太突兀。
二来,悬疑还有市场,抛出新的谜团和反转,读者就能保持高度兴趣,无论时代怎么变,人的好奇心和解谜欲望不会消失。
再不济,悬疑也容易改编成影视剧。
“悬疑?”
祁洛桉怔了怔,也没料到余惟会去尝试这个题材,但仔细想想倒也合理,《调音师》有类似要素。
而且比起其他文学作品,悬疑最需要的的是脑洞和缜密的逻辑,余惟能写出这种作品不稀奇。
他要直接拿出来一本年代文,事无巨细地描写当时的生活景象那才离谱好吧……
越需要奇思妙想的反而越好解释,毕竟脑洞无法预测,但现实可以衡量。
“所以,你有想法吗?”
还没写出来没关系,但具体的书名,故事梗概还是要的,要不然文抄公剧情没法展开啊。
抄歌抄电影不写内容就算了,抄不写剧情,路人都没法吹啊……
“有,就写一个关于扑街作者的故事吧,正好跟你的书名对应。”
“嗯?”
祁洛桉也没想到余惟居然已经想好了,而且题材不偏不倚正好跟作者有关。
这么巧吗,他想好的悬疑故事正好和自己的新书开头能对上?
总不能是他刚才根据新书现想的剧情吧,几分钟想了一本悬疑出来,那未免也太离谱了。
“细说。”
余惟正好记得大概剧情,索性就给祁洛桉讲了讲,故事发生在樱花,围绕两个作者展开。
他要讲的是东野圭吾的《恶意》,96年的书,世界线变动后自然不存在。
“故事发生在樱花吗?”
祁洛桉略一迟疑,然后迅速逻辑自洽了,悬疑凶杀这种题材的书,难免会涉及当地的治安乃至法律问题。
这要以国内为背景写,稍微过头一点就容易碰到红线,也容易被过度解读为抹黑什么的。
但把故事发生的场合放在其他国家,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,樱花人想怎么互刀就怎么互刀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