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坊愁云・铸币困境
工坊愁云・铸币困境 (第2/2页)更夫敲过戌初,后院传来兵器相撞的脆响。巡逻队押着三个衣衫褴褛的山民进来,他们腰间的碎银里掺着铁砂,正是私铸党常用的手段。林宇接过搜出的半枚断刀,刀身没有任何标记,"把这些废铁熔了,掺进炉料里。"他平淡地说,"废铁也能成有用之物。"
子时三刻,工坊陷入短暂的寂静,只有熔炉的轰鸣与更夫的梆子声交织。老周盯着开裂的模具,突然想起年轻时见过的波斯银币——虽然无孔,却用特定大小的皮袋分装,十枚一袋。他一拍大腿:"有了!咱们做专用钱袋,牛皮缝制,刚好装十枚银币,袋口刻上与齿纹对应的凹痕,一摸就知道有没有少。"
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工坊的破瓦,老周兴奋地向林宇展示牛皮钱袋雏形,袋口边缘刻着与银币齿纹吻合的凹槽:"十个币装一袋,袋口卡紧后晃不出声,商铺收税时直接数袋,和钱串一样快。"林宇摸着袋口的凹槽,点头道:"再在袋身绣上'林'字徽记,既防偷换,又能宣传咱们的币。"
熔炉重新点燃时,老周让学徒们试着用新钱袋装币,十枚银币刚好填满,齿纹与袋口凹槽咬合紧密。工匠们围拢过来,老周示范着晃了晃钱袋:"听,没响声就是十枚,比穿绳还利索。"学徒们纷纷称奇,立刻动手缝制更多钱袋。
正午时分,林宇站在工坊门口,看着士兵们用新钱袋装饷银。有人晃了晃钱袋,满意地说:"这下不用怕数错了,十枚一袋,清楚得很。"老周蹲在地上,用炭笔在青砖上画着钱袋改良图,"以后还能做五枚装的小袋,方便百姓零用。"
"老周,"林宇指向远处背着重担的百姓,他们正好奇地翻看士兵的钱袋,"看到了吗?无孔币虽没方孔,但咱们给它配了更结实的'钱串'。"老周抬头,看见一位老汉接过士兵递来的钱袋,摸着袋口的凹槽笑了:"这袋子比绳子结实,再也不怕钱掉河里了。"
酉时三刻,模具房传来欢呼声——改良后的模具连续铸造十炉未开裂。新模具上的"林"字徽记加粗了笔画,边缘的凸棱在火光中闪闪发亮。老周摸着模具,感慨道:"这次不光解决了开裂,还让无孔币有了新用法,百姓会喜欢的。"
当夜幕再次降临,工坊的灯火依然通明。老周看着林宇靠在模具旁打盹,手中紧攥着母亲的银簪。桌上摆着新制的牛皮钱袋,袋口的凹槽与银币齿纹严丝合缝。他知道,这场关于无孔币的困境突围,不在于改变百姓的习惯,而在于用更贴心的设计,让新币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。
铁刀帮的探子远远望着工坊透出的灯光,看不懂那些忙忙碌碌的工匠在做什么。他们不知道,那些看似普通的牛皮钱袋,正成为无孔币流通的关键,让百姓们渐渐忘记了方孔钱的存在,只记得这种足值、好用的新币,和保护他们的钱袋子的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