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池畔含雁,铜印压肩
第六十八章 池畔含雁,铜印压肩 (第2/2页)庞大的身躯微微下沉,只露出鼻吻在水面,享受着饱食后的惬意。
柳儿坐在池边不远处的竹凳上,一边给肚子里尚未出世的孩子缝着小衣裳,一边含笑看着这一幕。
玄水吃饱了,慢悠悠地划动四肢,朝着寒流巨大的身躯游去。
它好奇地用脑袋顶了顶寒流那如同岩石般粗糙的后腿鳞甲。
寒流眼皮都没抬一下,只是粗壮的尾巴在水中懒洋洋地甩了甩,带起一小片水花,恰好将小玄水推开了些。
玄水也不恼,晃晃小脑袋,又锲而不舍地游过去,这次干脆爬上了寒流露出水面的宽阔背脊,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趴下,晒起了太阳。
一大一小,一冰一水,竟在这方寸池水中形成一幅奇异又和谐的画面。
然而,这份宁静被骤然打破!
村口方向,毫无征兆地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与喧哗,由远及近,声势不小。
正在北坡灵田查看青玉禾长势的陈守耕和陈大山闻声猛地抬头。
陈守耕眉头紧锁:“似乎有马的声音,是流窜的水匪杀来,还是官家来人了?。”
父子俩丢下锄头,带着一身泥点快步向村口赶去。
陈星河和已经突破练气五层的陈青崖也无声出现在院门旁,灵觉如网般悄然撒开。
数骑快马卷着烟尘已至村口土路。
当先一人身着青色官服,头戴乌纱,面容严肃,正是苍梧县户房典吏孙文清。
身后跟着皂隶,临海镇巡检周奎策马相随,脸上堆着惯有的谄媚,眼神却有些闪烁,看到陈守耕父子出现,明显松了口气。
村口劳作的村民被这阵仗惊住,远远围观,小声议论。
陈守耕父子走到近前,身上还带着田间的泥土气息,脸上也没什么恭敬之色,只有庄稼汉面对官差时那种本能的戒备。
陈大山更是沉默地站在父亲身后,魁梧的身躯像堵墙。
孙典吏勒住马,目光扫过陈守耕父子沾满泥浆的裤腿和不算恭敬的态度,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。
他自然知道这渔阳村陈家出了修士,县里供奉的两位练气后期大修他也见过多次。
眼前这陈家人,不过是走了点运道的乡下小修士。
在他这县衙实权典吏眼中,分量远不足以让他折节下交,保持基本的官面客气即可。
“陈守耕!”
孙典吏端坐马上,声音带着官腔特有的疏离和威严,直接省去了客套,取出盖着鲜红官印的文书,朗声宣读。
“苍梧县县令令谕:查,临海镇渔阳村里正陈守耕,于今春河匪肆虐之际,收容流离灾民,活命有功,更肃清匪患残余,保境安民。”
“县尊明察,特擢升陈守耕为乡长,辖渔阳、小杨庄、李家坳等七村之地,望尔勤勉王事,不负此任,接印吧。”
宣读完毕,直接将文书和一方铜印递向旁边一名皂隶,示意其交给陈守耕。
态度谈不上恭敬,更像是公事公办的下达命令。
乡长?辖七村?
人群一阵骚动,难民们激动跪倒。
陈守耕却是心头一沉,脸上非但没有喜色,反而感觉烦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