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剑起处 第二十一章 一碗饺子
第一卷 剑起处 第二十一章 一碗饺子 (第2/2页)叶逍然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。他沉默了一会儿,才轻声道:“平安集……没什么好吃的。一年到头,多是黑面饼子,能吃饱就不错了。”
凌震岳和凌昭寒都停下了筷子,看向他。
“集子小,地贫,种不出多少粮食。冬天最难熬,柴火金贵,很多时候只能啃冻硬的饼子,就着雪水往下咽。”叶逍然的声音很平缓,像在说别人的事,“偶尔运气好,上山能打到只瘦兔子,或是捡到些能吃的野果、山菇,那就是打牙祭了。”
他顿了顿,似乎在回忆:“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,集里饿死了好几个人。我和……”他话到嘴边,猛地顿住,将“蓁蓁”两个字硬生生咽了回去,心脏像是被针扎了一下,转而道:“……我攒了许久的柴火,跟人换了一小袋最便宜的麦麸,混着雪水煮糊糊,吃了大半个月。”
食肆里安静下来,只有灶膛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。老周老板在柜台后擦拭着碗碟,仿佛没有听见。
凌昭寒看着眼前这个少年,他语气平静,甚至没有多少抱怨,只是陈述着事实。但那些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,是怎样一种艰难求存的岁月?她自幼锦衣玉食,天赋卓绝,即便在军中历练,也从未真正体会过这种为一口吃食挣扎的绝望。
凌震岳喝了一口饺子汤,目光深邃:“民生多艰。北境苦寒,像平安集这样的地方,还有很多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所以,更要守住国门,不能让狄人的铁蹄践踏进来,毁了这碗热饺子。”
叶逍然默默地点了点头。他守护的,或许从来不是什么家国大义,最初只是为了复仇,后来是为了活下去。但此刻,看着碗里剩下的饺子,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喧闹,他似乎模糊地触摸到了一点凌老将军话中的重量。
“后来呢?”凌昭寒忽然轻声问道,“你……怎么离开平安集的?”她记得军报中提过,炮灰营多是由囚徒和罪民组成。
叶逍然的身体微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。他低下头,用筷子慢慢拨弄着碗里的饺子,声音更低了些:“……犯了事。杀了人。”
他没有细说原因,没有提钱胖子,更没有提蓁蓁。那是他心底最血淋淋的伤疤,无法轻易示人。
凌震岳和凌昭寒对视一眼,都没有再追问。边军之中,谁又没有些不堪回首的过往?尤其是炮灰营。
气氛一时有些沉闷。
“都过去了。”凌震岳拍了拍叶逍然的肩膀,语气缓和,“入了行伍,便是新生。你此番立下大功,前程自会不同。”
叶逍然扯了扯嘴角,算是回应。前程?他一个废人,何谈前程。但老将军的好意,他心领了。
吃完饺子,凌震岳付了钱,又跟老周寒暄了几句,三人便起身离开。
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,夜色温柔,冲淡了方才谈话中的沉重。凌震岳兴致颇高,甚至还给凌昭寒买了一支简单的桃木簪子,给叶逍然买了一包刚炒好的糖炒栗子。
叶逍然捧着那包热乎乎的栗子,有些不知所措。这种寻常少年人或许会欣喜的小食,于他而言,却是一种遥远而陌生的体验。
回到营地,各自告别。
叶逍然回到自己的营帐,将那包栗子放在床头,久久没有动。
今夜,他说了很多,又似乎什么都没说。平安集的苦难,他轻描淡写地带过,最深重的伤痛,依旧紧紧埋在心底。
但那碗热饺子,那条喧嚣的街道,凌老将军偶尔流露的平和,凌昭寒那双清冷眸子中一闪而过的细微关切……这些点点滴滴的人间烟火与善意,像微弱的光,照进他冰封沉寂的心湖,泛起一丝极细微的涟漪。
他拿起一颗栗子,壳很烫。他笨拙地剥开,将金黄的果肉放入口中,很甜,带着焦香。
他慢慢地咀嚼着,望向帐外沉沉的夜空。
京城,又会是怎样的呢?
而在他看不见的角落,那根静静躺着的青冥剑残骸,在黑暗中,似乎又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