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-死人点名
第九十二章-死人点名 (第2/2页)凌晨三点零三分,河面上那些顺流而下的纸船,竟在同一时刻静止,然后,开始集体逆流而上。
它们的动作整齐划一,没有丝毫紊乱,仿佛有一支无形的水下军队在拖拽。
镜头拉近,通过红外增强技术逐帧分析,沈默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画面——每一艘纸船下面,都有一个半透明的人影,双手扒着船底,僵硬地在水中跋涉。
它们的目标,是城市上游的供水枢纽。
更诡异的是,就在录像的第十五秒,画面前方最近的几个人影,头部竟以一个不可能的角度缓缓转动,空洞的脸齐齐望向了高处的监控镜头。
那不是无意识的巧合,而是一种确认,像是在审阅“记录者”的存在。
沈默瞬间明白,这所谓的“残响”,并非一道被动执行的古老程序。
它在执行仪式,更在监视所有试图干预仪式的人。
他和苏晚萤连夜闯入市档案馆的故纸堆,终于在一份1924年甲子水灾的官方密档中,找到了那被尘封的源头。
“百命换一安”并非空穴来风。
档案里附着一份“河祭备案”,上面用毛笔记录了九十八个名字,每个名字后面都按着鲜红的手印。
而在名单的末尾,另有两个补录的名字,旁边用小字标注着——代亲。
仪式完成后,三日之内,泛滥的河水退至枯水线。
盯着那两个刺眼的“代亲”,沈默终于串联起了所有线索。
残响的逻辑闭环里,没有凶手,只有献祭者和被献祭者。
“自愿”是唯一的通行证。
它不杀人,它只“接收”那些被亲人“自愿”交出来的名字。
无论是周记者的懦弱,还是小林哥哥的“托梦”,本质上都是一种许可。
现在,这份许可再次被确认了。
那片贴在窗户上的纸灰,就是一份催命符,一份不容置疑的回执。
沈默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那片纸灰从玻璃上取下,周记者发出一声绝望的抽泣,却不敢上前阻止。
沈默没有理会他,转身从厨房取来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碗。
他将那片纸灰轻轻放入水中。
诡异的一幕发生了。
纸灰并未像预想中那样散开、溶解,化为乌有。
它在水面上静静悬浮,那些焦黑的边缘开始蠕动、延展,中央的字迹则化作深色的纹路,彼此连接。
水面仿佛成了一张无形的画板,纸灰就是颜料,在一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下,缓缓重组。
最终,它凝聚成了一只小手的形状,只有孩童巴掌大小。
手掌摊开,五指分明,而那根小小的食指,坚定不移地指向窗外,指向那片沉沉的夜色和其下奔流不息的河水。
它在召唤,也是在警告。
沈默凝视着水中那只由灰烬构成的手,良久,他抬起头,目光平静地落在几乎崩溃的周记者身上,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:
“它不怕你把她藏起来。它怕的,是你反悔,不再承认这个名字是该被交出去的。”
他端起那碗水,连同那只灰烬之手,一同倒进了水槽,任由其被冲得无影无踪。
“明天,”沈默转过身,眼中没有恐惧,只有一种冰冷的决然,“我们去河边,烧一艘没有名字的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