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四章-风替我回应了
第一百零四章-风替我回应了 (第1/2页)法院档案馆特有的陈旧纸张与金属混合的气味,瞬间将沈默拉回现实。
他站在冰冷的金属楼梯上,目光死死钉在那本他亲手完成、亲手归档的《司法认知污染调查报告》上。
卷宗标签上,“沈默”两个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,不是墨迹晕开的模糊,而是一种更诡异的消逝,仿佛纸张本身正在消化他的签名,将那段证明他存在的痕迹彻底抹除。
一种发自骨髓的寒意让他下意识地掏出胸前口袋里的钢笔。
那是一支跟随他多年的派克,分量沉稳。
他在一张空白的便签纸上用力写下自己的名字,笔尖划过纸面,留下深刻的压痕。
然而,就在笔尖抬起的瞬间,那两个刚刚成型的字,竟像干透的沙土般崩解,化作微不可见的黑色粉末,簌簌落下,只在纸上留下一道苍白的、仿佛被利刃划过的伤痕。
名字,写不出来了。
一个尘封的记忆片段猛然撞入脑海。
那是林老师,档案馆的老管理员,在一次闲聊时提到的往事,关于一本战后遗留的遗体登记簿。
沈默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检索电脑前,指尖因急切而微微颤抖。
他输入关键词,系统界面很快跳出结果——编号0733,《无名死者登记簿》。
但状态栏里,鲜红的两个字刺痛了他的眼睛:已销毁。
不可能!
林老师提过,这类特殊档案是永久馆藏。
他不死心,转身扑向旁边的纸质索引卡柜,在那一片泛黄的卡片中,他找到了0733号。
卡片上,借阅记录的最后一栏,用一种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笔迹,清晰地写着:签出人——沈默。
日期,是三天前。
可他对此毫无印象。
三天前,他明明在为《司法认知污染调查报告》的结案做最后的校对。
他的大脑里,关于这次借阅的记忆是一片彻底的空白,就像那张写不上名字的纸。
夜色降临时,沈默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。
城市的霓虹灯光怪陆离,映在他脸上,却照不进他眼底的空洞。
他路过一个通宵服务的派出所,脚步下意识地停在户籍窗口外。
公示栏上贴着一张“待认领遗物清单”,他的视线被其中一张身份证照片牢牢吸住。
那张脸上,有他熟悉的眉眼,挺直的鼻梁,紧抿的嘴唇。
那是他的脸,一张稍显年轻,但绝不会认错的脸。
然而,姓名那一栏,却是诡异的空白。
下方的备注小字写着:影像模糊,无法通过系统进行人脸匹配。
一股凉气从他脊椎尾部直冲天灵盖。
他不是正在消失,而是正在被“无法匹配”,被整个世界的信息系统排斥在外。
他几乎是颤抖着拨通了陈医生的电话,用仅存的理智请求对方为他最新抽取的血样做一次紧急基因检测。
第二天清晨,一封加密邮件抵达他的手机。
陈医生的报告言简意赅,却字字惊心:DNA图谱完整,生命体征无异常。
但在三次重复进行的STR分型检测中,均出现了罕见的“基因静默”现象。
报告解释说,他的一部分基因标记序列,那些用于身份识别的关键位点,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,不再表达任何信息。
它们存在,却无法被读取。
邮件的末尾,陈医生附上了一句令人不寒而栗的私信:“沈默,从生物学上,我们能测出你是谁。但从数据层面,机器开始‘看不见’你了。”
他必须找到那本登记簿。
档案馆的地下库房阴冷潮湿,空气中弥漫着霉味。
沈默找到了正在用一块棉布擦拭一排空荡荡的档案盒的老林。
老人的背影佝偻,动作缓慢而执着,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。
“林老师,”沈默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0733号登记簿在哪里?”
老林没有回头,擦拭的动作也未停止,声音苍老而平缓:“0733不在这里。它只在有人想查它,或者……它想被查的时候,才会出现。”
“三天前,记录显示我借过它,可我完全不记得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沈默追问着,向前走了一步。
老林终于停下了手里的活,他转过身,浑浊的眼珠看向沈默,那眼神仿佛能穿透皮肉,看到他正在崩解的内在。
“六十年前,城南的停尸房烧了三天三夜。大火过后,什么都分不清了。火化工老吴说,有些烧出来的灰,轻得不像人骨的灰……他们把那些没烧完的骨片和碎布收敛起来,装进了这个档案馆。当时有人提议,给他们立个册子,一页页写上‘无名氏’。可没人念过这些字。”
老林顿了顿,声音压得更低:“一个名字,只有被念出来,被记住了,这个人才算真正‘存在过’。同理,一个死人,也只有被念出名字,才算真正‘死过’。那些无名氏,他们……还卡在中间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