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穿成老鸨:我爆改怡红院 > 第90章 怡红诗会启喧嚣,书院贺礼破偏见

第90章 怡红诗会启喧嚣,书院贺礼破偏见

第90章 怡红诗会启喧嚣,书院贺礼破偏见 (第1/2页)

诗会这日,天刚蒙蒙亮,春螺巷就被一阵喧闹声唤醒。
  
  怡红院那扇朱漆大门早早敞开。
  
  檐下悬着的红灯笼还透着暖黄的光,可在涌来的人潮映衬下,倒显得有些不起眼了。
  
  念一带着十几个伙计守在门口,手里的竹牌被翻得哗哗作响,嗓子喊得都快哑了:
  
  “各位公子按顺序来,先登记再入场!”
  
  “东边是比诗区,西边是对词区,猜谜区在戏台旁——”
  
  “本店的诗签糕点刚出锅,凭登记牌能免费领,别挤丢了!”
  
  人群像涨潮般往院里涌,有穿青布长衫的书生、裹锦缎华服的公子。
  
  甚至还有几个挎着书箧、刻意束了发扮男装的女子。
  
  时念站在门内看着,忍不住忍俊不禁。
  
  估摸着她们还自以为这伪装天衣无缝呢。
  
  这些人手里大多攥着张传单,脸上满是期待与好奇。
  
  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撞在巷壁上,又弹回来混着伙计们的吆喝,像一锅刚煮沸的热粥,热闹得冒尖。
  
  王思哲挤在人群末尾,指尖把传单捏得都快破了。
  
  这两日他在盛京书院附近的破庙里落脚,听了太多关于怡红院的传闻。
  
  有人说时老板曾是青楼老鸨,却凭一己之力改了规矩,让院里姑娘们只卖艺不卖身;
  
  有人说她手里藏着本羊皮书,里面的学问连大儒见了都要自愧不如;
  
  还有挑夫说,他之前亲眼见的那块“以诗会友”的匾额,是大理寺卿狄怀仁送去的。
  
  那些细碎的传闻像春雨,一点点浸润着他心里那点根深蒂固的残存偏见。
  
  此刻望着这门庭若市的景象。
  
  他想起初到盛京时,在东市与人争辩的那句“青楼改头换面,难道就不是藏污纳垢之地”……
  
  王思哲的脸颊顿时烧得发烫,整个人都又紧绷了几分。
  
  “公子,登记了吗?”
  
  念七拿着笔墨走过来,见他发愣,又温声问了一遍。
  
  王思哲慌忙点头,接过笔在登记簿上写名字。
  
  笔尖落在云河村三个字上时顿了顿——
  
  他本想模糊籍贯,可犹豫片刻,终究还是如实写上了。
  
  念七接过登记簿扫了眼,虽然觉得这学子古怪,留个名儿就行,还留籍贯作甚?
  
  但他还是笑着递给他块竹牌:
  
  “王公子里边请,您的号码是一百三十七,交流区还有空位,快进去吧。”
  
  走进院门,王思哲彻底呆住了。
  
  戏台被红绸缠了好几圈,正中央挂着“怡红诗词大会”的红绸。
  
  两侧挂着的诗签全换了新的颜色,上面满满当当全都是好诗好词。
  
  比诗区的长桌上摆着成套的笔墨纸砚,几个书生围着一张摊开的宣纸争论。
  
  墨迹溅在他们的长衫上也不在意,只顾着争诗句中的字究竟是何种意境;
  
  对词区的石凳上,女扮男装的关念慈正和穿蓝袍的关秋恺争得面红耳赤。
  
  两人讨论谁对“蓝星诗句”的理解更准,引得周围人一阵哄笑;
  
  猜谜区最是热闹,时念亲手写的谜语全贴在红灯笼上。
  
  其中“小时不识月(打一蓝星诗句)”的谜题前,更是围了足足三层人。
  
  灯笼下还贴着备选答案,供人比对争论。
  
  有人嚷着“是呼作白玉盘”,也有人扯着嗓子争“该是不懂月清明”,吵得差点碰倒旁边的花架。
  
  后厨的甜香漫过院墙,吴婶领着两个厨娘推着小推车在人群里穿梭,车上摆得满满当当的,正是印着诗签的糕点。
  
  诗句的字样清晰印在金黄的糕体上,甜香混着四处飘来的墨香,成了独属于怡红院的味道。
  
  王思哲攥着竹牌,像个闯入仙境的凡人,连脚步都有些发飘。
  
  他走到戏台旁的书架前,见架上整整齐齐摆着几本手抄诗集。
  
  封皮用工整小楷写着卷一,指尖一碰纸页的细腻质感,他便忍不住抽了一本翻看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