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穿成老鸨:我爆改怡红院 > 第101章 大婚烛冷刺桐泪,绣针传意护寒芳

第101章 大婚烛冷刺桐泪,绣针传意护寒芳

第101章 大婚烛冷刺桐泪,绣针传意护寒芳 (第1/2页)

李睿的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的叹息。
  
  “大婚那日,她穿着那匹我特意寻来的贡品云锦嫁衣,我凑在她耳边夸好看,她只扯了扯嘴角,那笑里裹着的怯意,比冬日的霜还凉。”
  
  他忽然抓起石桌上的酒碗猛灌一口,酒液顺着下巴的短须滴落,打湿了衣襟上绣着的兰草纹,晕开一小片深色。
  
  “到了洞房夜,她坐在床沿,手里攥着支银簪——”
  
  “正是我方才给你看的那支。”
  
  “银簪被她指尖攥得发了热,我问她是不是怕,她只摇摇头,说侯府的烛火太亮,晃得人眼晕。”
  
  时念叹息一声,望向远处嬉闹的人群,浅醉正举着支开得盛的黄菊追着流芝跑,清脆的笑声像银铃般滚过花海。
  
  可这鲜活的热闹,却半点照不进李睿眼底的阴影,那阴影里藏着的,是二十多年未散的寒凉。
  
  “她嫁进侯府后,不常出门,整日坐在窗边刺绣。”
  
  “她房间的窗边总摆着个粗瓷瓶,插着从院角折的野菊,她就对着那瓶菊,一针针绣泉州的刺桐花。”
  
  “我怕她委屈,让管家给她备了最好的苏绣金线、蜀锦丝线,她却偏捡最粗的棉线来用。”
  
  “她那时只是淡淡的笑,说‘刺桐花是海边粗生的花,风里来雨里长,金贵线配它,倒显矫情了’。”
  
  李睿忽然低低笑了一声,只是那笑比哭还难看。
  
  “那时我竟傻到以为她是商户女初进侯府,性子拘谨才这般节俭,还拉着她的手安慰,说以后这侯府就是你的家,想要什么只管说。”
  
  “后来才明白,她哪里是拘谨?她绣的不是刺桐花,是想家啊。”
  
  秋风卷着几片菊瓣掠过石桌,时念忽然想起乔章林前些日子说过的话。
  
  有些花看着开得热热闹闹,根须却早被底下的石子硌得烂了。
  
  苏婉大抵就是这样,顶着侯府少夫人的名头,根却始终扎在泉州的刺桐花巷里,拔不出来。
  
  “苏府当年,到底出了什么事?”
  
  时念轻声问,声音被风吹得发飘,她隐约能猜到,苏家当年定是遭了难,才会急着把女儿嫁进侯府。
  
  “听说是海贸栽了大跟头,家中银两全都赔了进去。”
  
  李睿的声音沉得像浸了水的石头,压得人胸口发闷。
  
  “后来我派人去泉州查验,得知那年泉州港刮了场百年不遇的台风,苏家三艘运绸缎的货船全沉在深海里,船上的人没一个回来。”
  
  “不仅赔光了苏家几代人的家底,还欠了西洋商人三千两白银。”
  
  “也是那笔银子,把苏家逼到了绝路。”
  
  他顿了顿,指尖又落在那支银簪上,手指用力握紧,就像是想要握住当年没有抓住的那个人一样。
  
  “苏老爷是走投无路了,才想着借侯府的势头,给两个女儿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。”
  
  “苏婉的妹妹,也被匆匆许给了泉州府一个小吏,连像样的聘礼都没有。”
  
  时念的喉间忽然发紧,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。
  
  她仿佛能看见当年的泉州港。
  
  刺桐花落在码头的青石板上,苏婉和她妹妹蹲在布行的柜台后,指尖捻着丝线,眼里闪着对未来的光。
  
  可一场台风、一笔巨债,就把那些光全掐灭了,只剩被迫分离的无奈。
  
  “再后来,婉娘生下李贤,生之前她的身子就弱,产后更是虚得厉害,却还是要亲手给孩子绣襁褓。”
  
  李睿望着远处官道上的马车轮廓,像是透过时光,望见了当年侯府后院的那间暖阁。
  
  “她说‘得让孩子身上沾点泉州的味道,不然长大了,连他娘的家在哪都忘了’。”
  
  “可,那襁褓,她终究还是没能绣完。”
  
  绣到一半,苏婉就猛咳起来,指缝间渗出血,滴在米白的布面上,染得本就殷红的刺桐花瓣更加红。
  
  他的声音软了些,带着化不开的悔意:“是我没有照顾好她,辜负了她对我的信任。”
  
  当时李睿守在苏婉的床边,苏婉拉着他的手。
  
  她说‘侯爷可知,我爹总说我像菊花,耐冻,再冷的天也能开’。
  
  李睿当时只当是她产后胡话,还笑着说‘以后有我护着,定不让你受冻’。
  
  直到后来在苏家旧宅的箱底,翻到那本被虫蛀得破破烂烂的账册——
  
  那账册上记着欠洋商银三千两、船工赔偿未结,一笔笔都是催命的债。
  
  那账册的最后一页压着张字条,是苏老爷的的字迹,墨水都晕开了,想来是哭着写的。
  
  婉儿,爹对不住你,侯府虽好,终非你的刺桐花巷,委屈你了。
  
  风吹得菊海翻涌,金色的浪头拍打着两人之间沉默的礁石,连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