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晚香园归闻戏讯,念谋分院助戏班
第234章 晚香园归闻戏讯,念谋分院助戏班 (第1/2页)回到晚香园时,午后的阳光正烈得晃眼。
院角的石榴树缀着几颗半红的果子,把影子拉得老长,像铺了块暗绿的布。
吴婶在廊下翻晒晒干的金银花和薄荷,竹筛子摊得满当当,药香混着阳光的暖漫在院里。
见她们回来,忙用围裙擦了擦手迎上来。
“可算回来了!我在井里冰了酸梅汤,快盛两碗解解暑,这秋老虎比夏天还熬人。”
青瓷碗里的酸梅汤泛着琥珀色,冰块在碗底轻轻撞击,发出“叮当”的脆响,瞬间驱散了几分燥热。
时念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,看着浅醉和晚晴凑在一块儿,小心翼翼地翻看毕夫人送的礼盒。
里面除了糕点,还有两匹淡紫色的杭绸,是做戏服的好料子。
两人指尖划过布料,眼里满是欢喜。
这一刻的安宁,像被阳光晒暖的棉花,软乎乎地裹着心,比任何时候都珍贵。
她拿起案上的狼毫笔,本想继续整理《蓝星故事集》的批注。
笔尖悬在宣纸上,墨汁都快滴下来了,却迟迟落不下去。
“念姐!”
阿福的声音从院外传来,带着毫不掩饰的兴奋。
人还没进门,声音已经撞进了院子,震得树叶都跟着轻轻晃。
紧接着,一个身影“噔噔噔”踩着青石板冲进来。
褂子的前襟被汗水浸得透湿,贴在背上,还沾了点尘土。
时念放下笔,看着他往石桌前一扑,双手撑着桌面直喘气,胸口起伏得厉害。
她忙递过一碗酸梅汤:
“歇歇,虽说入了秋,这日头却还毒着,跑那么急做什么。”
阿福抓过碗,仰头“咕咚咕咚”灌了大半。
冰凉的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淌,滴在衣襟上也顾不上擦。
他用袖子胡乱一抹,把手里的纸往桌上一拍,语气里的激动藏都藏不住:
“念姐,你猜我在永州西街的戏园瞧见啥了?比咱们在盛京排戏还热闹!”
“瞧你这模样,定是天大的好事。”
时念挑眉。
“是《蓝星诗词集》在戏园卖脱销了?还是有人学着排咱们的新戏了?”
“念姐你怎么一猜就中!”
阿福面色垮了一瞬,随即又开心继续说:
“我去西街的聚乐班瞧热闹,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锣鼓响得震天,挤进去一看——”
“我的乖乖,他们演的是《三国演义》!”
浅醉和晚晴闻声立刻凑过来。
“演的哪段?是三顾茅庐还是长坂坡救主?”
“是桃园结义!”
阿福手舞足蹈地比划,袖子扫过桌面,险些将桌面的瓷碗别开。
“那演刘备的老生,唱腔虽不如咱们院里十二那股亮堂劲儿,可台步稳得很;”
“演关羽的净角,红脸画得跟咱们戏服上的一模一样,连青龙偃月刀都仿得有棱有角,刀柄上还缠了红绸子!”
他顿了顿,咽了口唾沫,想起戏园里的热闹,语气里多了几分与有荣焉的骄傲。
那戏园里,满座的看客,有穿长衫的书生,有扛着锄头刚下工的农夫,还有抱着孩子的婆娘。
看到歃血为盟那句,全场都跟着叫好,那声浪差点掀了戏园的屋顶!
时念的笔尖终于落在纸上,墨色在宣纸上晕开个小小的点,随即顺着笔锋流畅地蔓延。
她原以为蓝星文化的传播得靠怡红院一点点推。
从书院到茶馆,再到戏园,得费些功夫;
却没料到永州的戏班这么灵,不仅拿到了抄本,还能抓住故事的魂,演得有模有样。
“他们怎么会有《三国演义》的抄本?是从盛京带过来的?”
晚晴好奇地问,毕竟《蓝星故事集》他们并未刊印多少。
一开始也仅仅是一些手抄本在盛京小部分流通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