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:非欧几里得的低语
第八章:非欧几里得的低语 (第1/2页)(顾杉日记摘录-2024年12月18日)
新的实验室像一座冰冷的水下宫殿,安静,高效,与世隔绝。
赵伟权信守了承诺,给了我独立的操作空间。但我知道,这空间的每一个角落,必然都布满了我看不见的眼睛和耳朵。他们在等待,像耐心的猎人。
强局域性量子纠缠场的理论构建遇到了瓶颈。常规的数学模型无法描述“桥梁”和思瑜所在的那个“非欧几里得空间”。
我必须再次冒险,与“桥梁”进行更深度的交流。我需要那个世界的“物理规则”。
***
有了近乎无限的资源支持,顾杉的研究进度一日千里。他很快搭建起了强局域性量子纠缠场的实验原型机,其规模和精度远非之前的地下室可比。
然而,理论上的缺失让他举步维艰。就像试图用牛顿力学去描述量子世界,固有的工具无法适用于目标领域。
他坐在崭新的控制台前,深吸一口气,再次启动了与“桥梁”的连接。
信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和稳定。天穹科技提供的能源和设备,效果立竿见影。
“桥梁。”顾杉发送信息,“我需要你所在维度的基础物理参数,包括时空度规、基本相互作用形式、能量守恒律的本地表达。”
“桥梁”的回应很快,依旧是冰冷的二进制流:“数据庞大。需建立更高带宽的信任通道。”
“信任通道?”顾杉皱眉。
“证明你的价值与无害性。传输你所处宇宙的‘基石’信息。”“桥梁”提出了要求。
顾杉心中一凛。这是交换?用人类世界的物理基石,去交换对方维度的规则?这其中的风险,不言而喻。谁也无法保证,这些信息不会被用于毁灭性的目的。
但他再次想到了思瑜。她是被困在那个世界的“人质”,而“桥梁”是唯一的联络人。
“我可以提供部分基础物理常数,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框架。”顾杉谨慎地回复。他选择了一些人类早已公开,且相对基础的理论。
信息传输过去后,是一段较长的沉默。仿佛“桥梁”在消化这些知识。
几分钟后,海量的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洪水,涌入了顾杉的服务器!“桥梁”履行了它的承诺,开始传输那个异维世界的物理规则描述。
顾杉立刻调动所有算力进行分析。结果让他头皮发麻。
那是一个光怪陆离,完全有悖于常识的宇宙。那里的空间维度是动态蜷缩的,时间并非单向流动,而是呈现出某种“泡沫状”的结构。能量与物质的关系不再是E=mc²,而是一种基于拓扑变化的复杂函数。所谓的“流光实体”,据“桥梁”附带说明,是那个世界一种基于信息聚合的“基本生命形态”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