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:非欧几里得的低语
第八章:非欧几里得的低语 (第2/2页)最让顾杉感到不适的是,在那个世界的物理规则中,“吞噬”与“同化”是比“守恒”更基本的自然定律。
他强忍着心中的寒意,将这些非欧几里得的规则导入自己的模型。果然,之前困扰他的数个理论节点瞬间贯通!强局域性量子纠缠场的数学框架,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被完善!
就在这时,“思瑜”的信号也通过更稳定的通道传了过来。她的声音(以编码形式)似乎比之前有力了一些:
“顾杉!通道稳定多了!我感觉好了一些。‘桥梁’似乎也从你的信息中获得了能量。你找到救我出来的方法了吗?”
“快了,思瑜,就快了!”顾杉激动地回复,“我需要最后确认你的精确坐标。准备好接收一个定位信号,它会有些强烈。”
根据“桥梁”提供的规则,顾杉设计了一种高维空间的“坐标探针”。他启动了原型机,一道极其凝聚的能量脉冲,沿着建立好的纠缠通道,射向维度彼端。
实验成功了。反馈信号清晰地传回,给出了一个复杂到极点的多维坐标。
然而,在坐标数据流的最后,顾杉再次捕捉到了那一丝异常的、冰冷的脉冲。这一次,它不再是杂音,而是夹杂在坐标信息中,一段极其隐蔽的、自我校验式的指令碎片。
顾杉的编程本能让他下意识地将这段碎片剥离出来,进行单独分析。
分析结果让他如坠冰窟。
这段指令碎片的逻辑结构,与他刚刚接收到的、异维世界的某种“同化”定律,高度同源!它不像是在“定位”,更像是在……校准某种东西的落点。
“桥梁”……它到底在干什么?
它帮助思瑜传递信息,帮助自己完善理论,它自称“桥梁”是为了“生存”。
可如果,它的“生存”方式,就是“同化”呢?
***
(顾杉日记-续)
理论突破了,坐标拿到了,营救思瑜似乎近在咫尺。
但我心中的不安却达到了顶点。
“桥梁”索要我们的物理规则,它传来的规则中充斥着“同化”的概念,而它的底层指令也与此相关。
我救回思瑜的过程,会不会本身就是一场……针对我们这个世界的“同化”的开始?
我看着屏幕上思瑜焦急的询问,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。
是停下脚步,搞清楚这致命的疑点?还是无视风险,继续前进,只为那触手可及的重逢?
我……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