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6章 元制是最适合大航海时代的政体
156章 元制是最适合大航海时代的政体 (第1/2页)行省衙署门口,一群爪哇商人簇拥着一个年轻人,前来拜访。郭康等人出来迎接,发现是之前一直跟着孙十万的那个年轻人。看这幅架势,估计又有什么重要的突发事情了,便连忙把他迎进来。
“张公子莅临我们这里,有什么见教么?”招呼大家坐下之后,他直截了当地问。
“客气了。我家里排行老二,您叫我张二郎就行。这次,是特意给小元帅送好消息的。”张公子也笑了笑:“您还记得么?上次邀请大家参观修道院的时候,您给孙世伯说,现在还缺几个器件做不出来。他就一直记了下来,有机会就去寻找。”
“哦……”郭康礼节性地点点头。不过他想做但做不出来的东西,说实话有点多。而且孙十万等人,也远不止去一次。
因为孙十万家财丰厚,还出手阔绰,所以郭康一直在努力和他套近乎,好获取经费。在见各路金主的时候,也经常把他拉上,用他来给乔安娜之类的其他赞助人施压,暗示大家也得加点钱,来维持关系。
孙十万对他那些器械,也很有兴趣,还出重金购买过一些。为了推销,郭康也给他说过不少机械方面的事情——当然,和所有推销一样,也免不了吹点牛。这种当年画过的大饼,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了……
“您上次展示那个蒸汽臂膀的时候,给小吴王还有孙世伯他们说过,有一种更好的能源,但现在的设备都不成熟,缺乏合适的材料,所以难以生产。”张二郎倒是记得很熟:“当时您说,需要把铜拉成细丝,然后外面裹上软质的树胶。但目前,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方法。是这样吧?”
“哦哦,这件事啊。”郭康想起来了:“是的。那种能源叫做‘电’,和天上的雷电是一个性质。这种能源确实很好用,不过我想做的电线,需要消耗大量金属,而且至少也需要橡胶材料,用起来才方便。目前虽然也有替代的办法,但还是比较麻烦的。小吴王他们,目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,因为就算大明,也很难提供这么多铜,来保证产业规模。所以,只能暂时搁置一下了。”
“没事,有些事情,大明办不到,我们大元未必不行。”张二郎笑了笑,从旁边一个随从手里,接来一个盒子:“这是我们试做的结果。就当做礼物给您了吧。”
郭康很是好奇。
这盒子入手沉甸甸的,看起来是上好的檀木。打开之后,只见里面装饰着彩色锦缎组成的内衬。华贵的丝垫上,放着几卷……
“电线?”郭康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“这个名字挺好。”张二郎在旁边解释道:“我们用上好的紫铜,让工匠反复捶打、拉伸,最后得到了这些细丝。按您之前说的,把数十根细丝放在一起,就成了这个线芯。”
“我们还派人到处寻找,有没有您说的那种树胶。这个工作,比制作铜丝还要麻烦。不过大元疆域辽阔,尤其是树木方面,物产十分丰饶,因此还真让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材料。在天竺南部和靠近南洋的海岛上,有一种榕树,可以产出这种树胶。工匠们收集了这些树的汁液,果然做出了这种软胶,可以用来包裹铜丝了。”
“这几根,就是比较成功的样品,您看看够不够用?”他问道:“如果真的有用,可以用来制造您之前说的那些机器,我们往后就可以去生产它了。”
“这线本身应该是够用了。”郭康看得都出了神,连忙回答道:“我之前没想过当地还有其他替代品。不过,应该是有更廉价、更好用的材料的,只是现在还没发得到。这种树胶,也不是不行,就是怕它成本太高,影响进一步地推广……”
“有总比没有好么。我们做生意,也都是先保证自己有,然后再讨论如果提高质量,降低成本。否则,很多生意,就只能拱手让人了。”张二郎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至于这个……电线的成本,您也不用担心。虽然前期投入很大,但如果确定了这种树好用,那我们也能把成本降得很低。”
“育种种植这些,我就不太懂了。”郭康承认道。
“不用担心。这种天竺榕,本来就是我们那个气候里生长的,扩大种植应该不会太麻烦。”张二郎给他盘算起来:“我们那边有很多荒地,甚至可以说,大部分地方都是完全没有开发过的。找几个合适的岛屿,把树林砍了,全都种上这种树。规模大起来,产量完全可以提上去。”
“砍下来的树木,我们还有用,完全能把育苗移栽的成本补上来,甚至还能赚一点。而砍树种树需要的劳动力,也可以直接抓土人来解决,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投入。您看,这么算下来,实际所需的资金投入并不高,人力消耗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所以,成本是可以压得很低的。”
“这样啊,那倒是可以商量下……”郭康确实不太懂这些,也不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,还是带了多大比例的、商业性的吹牛。只能等回头再问问其他人了。
“您要是有兴趣,我也跟孙世伯他们说一下,核算一下到底需要什么。”对方继续说道:“我们大元最近正在进行新一轮行动,拓土攘夷,开发边疆。这期间,肯定会有大量空余的土地、劳力,如果贵国需要别的东西,也可以给我们说。要是能达成长期的大宗订单,就更好了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