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章 大航海向我走来了
157章 大航海向我走来了 (第2/2页)按照拿破仑的统计,当年埃及的全部收入,有4600万法郎。而光是这种贿赂,就有800万法郎之多。此外,各级官员也会纷纷动手,比如开罗的财务主官,一个人就要吃掉600万法郎。
作为对比,整个埃及给奥斯曼苏丹的上贡,也就只有740万法郎——实际上,苏丹在埃及的产业,应该是有1600万的。也不知道剩下那一大半去哪了,可能,哪怕苏丹的钱,一大半都不归他自己……
在这个时代,马穆鲁克的收入还要更单一。大部分马穆鲁克,能做的就是尽量增加自己的封地面积,把这些土地高价租给“费拉”,以获取租金。包税人收上来的粮食,也要尽量提高价格卖出。有时候,也会额外收购低价粮食,然后再提价卖,以此来赚个差价。
但是,大部分情况下,这种生意的利润都很低,也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。马穆鲁克们想到的办法,就是一边加大力度逼迫费拉,让他们低价吐出粮食;一边抬高售价,以此得到利润。开价太高,商人不能接受的时候,干脆强行要求商人购买,不掏钱不准走……
结果,普通商人纷纷跑路,只有那些背景特别硬的垄断商才能留下来。失去了竞争者之后,马穆鲁克们反而被这帮人坑得更惨了……
而上层马穆鲁克,其实也好不了多少。他们对商业的理解,也同样非常简单。苏丹巴尔斯贝经营了蔗糖庄园,为了保证收入,他规定对市面上所有糖类交易进行限制,后来干脆禁止民间种甘蔗。对其他的各种行业,也基本都只有这种简单粗暴的垄断方式。
结果,大批商人都被迫出走。留下来的人,也没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较为合理的利润,纷纷开始囤积商品、哄抬物价,让市场环境和变得更加混乱。而且,有门路留下来的商人,也不会让自己吃亏。
这些额外的成本,最后都会转嫁到“费拉”头上,让这些人的生活,陷入了外来商人看来都极其悲惨的境地。好在费拉怎么折腾也不会造反,所以这个体系还能这么勉强维持到现在……
这样的结果,几乎是让所有人都不舒服。费拉过得难受不说,马穆鲁克们干了这么多缺德事,结果也没捞到几个钱,都不知道图什么……
因此,脱欢宣布把分封制改为聘任制,给合格的马穆鲁克直接发放口粮和年金的时候,很多人甚至都是如释重负的心态。因为之前那种领主身份,还不如在开罗收钱干活舒服呢……
马穆鲁克政权瓦解,对于整个地区商业,其实也是有促进作用的。
理论上来说,马穆鲁克其实并不希望阻碍商业和航运发展,反而希望海运兴盛起来。因为埃及的位置很关键,航海的发展,同样能给当地带来巨额收入。后来葡萄牙人发展出新航线之后,马穆鲁克还和威尼斯人一起,与新兴的势力进行争夺海权的战争。他们失败之后,海运的中心,才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线。
然而,他们的经营水平实在太难看。好在马穆鲁克的海上力量,水平不怎么高,所以影响不了太远,还能避开。因此,这一百多年间,距离更远、位于红海入口之外的也门亚丁港,反而成了红海地区最大的港口了。
也门地区,目前还是一群城邦小国。不过这些人常年在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、波斯三个板块之间周旋,身段非常柔软,很会做生意,属于跟谁都能处得来的那种。因此,商业反而发展了起来。
虽然就在阿拉伯半岛,但是当地甚至还有个犹太教部族。有人说他们是示巴女王拜访所罗门时留在半路的人,也有说是罗马时代皈依的。总之,就这么一直延续下来,跟大家照常做生意,也没人去惹他们。
在郭康那边的历史上,这个小邦国甚至延续到了19世纪。那时候犹太复国主义开始兴起,发现这里有个犹太教群体之后,复国主义者开始频繁前往当地闹事。当地人烦不胜烦,把犹太人都给赶走了。到20世纪,这些定居点才完全荒废下来。
在这种氛围下,当地的商业环境相当不错。马穆鲁克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,比如在亚丁停泊过的商船要被课以重税,也门的商品可能会被没收等等,以此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。不过,目前为止,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是很有限。看起来,不想个别的办法也是不行了……
相比起来,爪哇商人在这里落脚,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。他们希望得到政策帮助,在红海和东非进行开拓,估计也是为了扩大后方,和明朝竞争,后续估计也会带来别的麻烦。但相比马穆鲁克那些抽象行为,这些麻烦,反而是可以接受的了。
更长远地看来,随着航海技术发展,地中海——红海区域,和大西洋区域,肯定会有对抗。历史上,大西洋东岸的崛起,就和红海一带的衰落息息相关。为了防止他们一家独大,维持红海的商业繁荣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大航海时代为什么没有塞里斯?因为塞里斯就是大航海的目标。而现在,爪哇商人试图西进,等于目标长了腿,开始朝你这边跑了。平时哪有这么好的机会啊?所以,这次郭康很是积极。这些谈判,也算是开了个好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