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2章 一包火药比一个斯拉夫人贵多了,用弩箭吧
222章 一包火药比一个斯拉夫人贵多了,用弩箭吧 (第1/2页)第一个和波兰-立陶宛营地守军交战的,是杰士卡临时叫上的意大利人。
这个时候,明军主力已经和波兰人打了一晚上。弗朗西斯团长估计,两边的精锐,应该都已经比较疲惫了。不过他们还在营地之间的平原上,来回交战,到现在都没有退却。
这个时代的欧洲,夜战不算是太稀奇的事情。尤其是他们这些相对专业的士兵,都有经过对应的行军和战斗训练。各国的军队在夜间交战,也有不少经验了。
在民间,确实有一些人夜晚容易看不见东西,不过比例也不高,而且也好治疗。按照罗马人的记录,古埃及时代,就有用猪肝粉来治疗这种夜盲症的方子了,而且效果挺不错的。另外,吃鱼对于缓解病症,也有好处。考虑到欧洲人的饮食里,鱼的比例一直不低,能吃饱饭的人,估计也不太会被这种问题困扰的。至于吃不饱的人……那基本也没法通过考核,加入他们这种正规的佣兵团,所以也不用考虑了。
因此,虽然一路都在抱怨行军艰难,但主要的困难其实来自于需要进行隐蔽,毕竟林子里是真的不太好走。等大家终于穿过这片树林,才算是松了口气。
而眼前,已经有一众敌人正在集结。
大批波兰-立陶宛步兵聚集在营地门口,在贵族们的驱赶下,不紧不慢地出了营地,汇聚了足有数千人。他们乱哄哄地挤作一团,这会儿还在努力整队呢。
弗朗西斯团长立刻召集所有队长,开始给大家分派攻击任务。
佣兵团虽然是个商业组织,但特殊的需求,让他们也有一些比较军事化的纪律。比如在大战当前,团长便拥有至高无上的独裁权力。
如果不认可这位团长,可以事前就解约离开。对团长的命令不满,事后也可以要求召开股东大会,对团长发起控诉,要求追究他的责任,乃至撤职处置。但是,在战场上的时候,“自由”佣兵也不能随便违抗团长的命令,否则要么兵变干掉团长,要么被团长严厉处罚。看起来多此一举,但实际上也是长期的战斗中,为了保全大部分人,总结出来的规律。
因此,之前弗朗西斯团长了解情况之后,就可以下令大家出动了。更别说,这还是罗贝托经理先接下的任务。
意大利的佣兵团中,经理人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,甚至不亚于负责指挥的团长。为了节约成本,在没有订单的时候,佣兵团和国王们的军队一样,同样不是满员状态。只有团长、亲信军官以及一些骨干老兵,仍然保留编制。
哪怕是规模庞大、最为出名的“白佣兵团”,在接到订单,去和维罗纳人决战之前,也只有一千多人。其他士兵,都遣散到各处,自谋生路去了。而这,已经是著名佣兵首领霍克伍德风光最盛的时候了。
有了订单和预付金,团长才会委派经理,去把士兵招来。这些佣兵经理,大部分都是意大利本地,人脉广阔的士绅。根据佣兵团的需求,他们会用尽可能低廉的价格,获取能够满足条件的兵源。所以,一个好经理,对于佣兵团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一些佣兵团会根据自己预计作战的位置,雇佣当地有名望的经理人,以求尽可能节约成本,减少雇佣时间和路费,所以经理也是临时外包的。也有一些,像是弗朗西斯他们这种,是受到雇主委托在外地筹集士兵,就会连着经理一起带来。
当然,大部分有能力的团长,本身也擅长经营。他们自己,就是第一个外包经理。毕竟现在的欧洲,几乎没有人能长期维持一个军队,所以,临时拉人也是他们的必备技能。
弗朗西斯给队长们讲道理,更多就是为了弥补这种问题。
哪怕大家都是老乡,一起在异国谋生也有段时间了,他还是经常担心队长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图,让执行效率打折扣。毕竟纪律也只是纪律,要是队长们心里不爽,就算被迫听令,效果肯定也不会太理想。
不过,看到敌人的情况之后,队长们也开始觉得,自己之前可能想多了。
波兰步兵的秩序,肉眼可见地混乱。虽然指挥官们一直在努力维持,但可能是为了赶时间,只要大体上能聚成一“坨”,就急着把他们往前线那边驱赶,一边走,一边整队。免得所有人都堵在营地外,让里头的人都出不来。整个队伍分布在从营区到战场方向的道路上,别说森林这边了,周围各个方向,都根本没有掩护的骑兵和警戒哨,看起来就没来得及对守备工作进行规划和调整。
这种状态,要是不进攻,大家的军事理论就白学了。
弗朗西斯团长拿着个本子,借助刚刚蒙蒙亮的天色,开始给队长们分派攻击方向和前后顺序。佣兵团的士兵们则开始展开,面对敌人,拉出一条长长的横队。队长们回去之后,立刻指挥大家走出森林,开始进攻。
打头阵的是两千多名弩手,他们小跑着上前,进入射程之后,就向敌人倾泻箭雨。
之前为了跑路方便,他们直接丢掉了自己的塔盾,但就算如此,对射起来,敌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。
波兰-立陶宛军队有浓厚的“东方”风格,军队里弓箭手的比例很高,而且不管是什么兵种,都喜欢额外携带着弓箭作战。所以,横向对比起来,已经算是远程火力比较强大的军队了。
然而,现在敌人却毫无准备,别说还击了,连他们到底是谁、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,都不知道。一些士兵看到森林中突然跑出来打着陌生旗号的人,吓得大喊大叫,还被军官抽了一顿,让他们不要扰乱军心,现在哪有敌人,赶紧整队去前面支援去。
直到意大利人已经跑到距离他们几百米的地方,开始给弩上弦,才有人发现不对劲,开始招呼步兵转向。不过,让乱哄哄的步兵调整位置,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佣兵团的弩手按照章程,在450尺距离第一次站定——按照郭康推广的“自然哲学标准单位组”,大概就是150米。在这里,他们最后校准了一下钢弩,然后进行齐射。
意大利弩的一直以制作精良著称,哪怕紫帐汗国带来了火枪和东方弩,这种弩箭也没有消失,只是进行了改造。目前最大的变化,是大家普遍开始使用东方式弩机,取代了原本那个长长的杠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