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老账本会眨眼
第125章 老账本会眨眼 (第1/2页)清晨五点四十,肖锋推开宿舍门时,小吴已经抱着笔记本电脑等在楼道里了。
年轻人眼睛还有血丝,喉结动了动:“肖书记,您昨天说今天要换庄家——”
“去镇食堂。”肖锋扣上外套第二颗纽扣,语气平静得像说去菜园摘菜,“把陈默的案卷和‘虚实五问’的演示板带上。”
小吴愣了半秒,突然笑出声。
他跟着肖锋下楼梯时,鞋底在水泥台阶上敲出轻快的响:“明白了!镇食堂是财务科老王头买豆浆必去的地儿,农经站李会计每天蹲那看早报,还有——”
“还有赵伯。”肖锋打断他,目光扫过墙角那堆被雨水泡软的旧报纸,纸页边缘泛着霉斑,指尖掠过时留下微湿的触感,“陈默被带走前三天,赵伯在食堂多坐了二十分钟。”
镇食堂的煤炉正“突突”响着,火舌舔着黑铁炉膛,蒸笼掀开时白雾如潮水般漫过门框,混着新炸油条的焦香与豆浆的甜腻,在冷空气中织成一层薄纱。
肖锋挑了张靠窗的木桌,桌面油腻腻的,指腹划过留下浅痕,他把案卷摊开在斑驳的桌布上,纸页被晨风轻轻掀起一角。
小吴支起演示板时,金属支架“咔”地一声卡紧,他注意到斜对角的长条凳上,赵伯正低头喝粥,灰布衫的袖口沾着星点粥渍,枯瘦的手指一下下摩挲着粗瓷碗沿——
那动作缓慢而机械,指甲与瓷面摩擦发出细微的“沙沙”声,和陈默被提审前在村委会焦虑踱步时,用指甲抠门框的节奏,分毫不差。
“各位叔伯婶子。”肖锋的声音不大,却像颗石子投进晨雾里,荡开一圈无声的涟漪。
正在盛粥的大师傅停了手,铁勺悬在半空,油星滴落进桶里“啪”地一响;
擦桌子的李婶把抹布搭在肩头,棉布摩擦颈侧皮肤,带起一阵微痒;
财务科老王头的老花镜滑到鼻尖,他眯眼看向墙上的投影——蓝莹莹的光映在斑驳墙皮上,像一池幽水。
小吴按下投影仪开关,陈默案的转账流水在墙上投出冷光,数字如星点般排列。
“昨天小吴用‘虚实五问’筛出三笔异常。”肖锋指了指第一行,指尖在光幕上投下细影,“领款人非本村户籍,这是虚;金额拆成五千零三块,避开万元公示线,这是伪;第三笔……”他顿了顿,指尖划过“合作社劳务费”那栏,“转给了镇东头的宏发商贸,看起来合规。”
赵伯的碗突然轻响一声,瓷底磕在木凳上,像一根绷到极限的弦终于颤动。
肖锋眼角的余光瞥见老人喉结滚动,碗沿的粥汤晃出细细的涟漪,一圈圈扩散,映着墙上流动的数据光影。
他继续往下讲,直到李婶端来两杯豆浆,热气扑在脸上,带着豆腥与甜香。
她故意把杯子放在案卷旁,溅出的水珠刚好洇湿“宏发商贸”四个字,墨迹微微晕开,像一张被泪水浸湿的脸。
“肖书记讲得好!”李婶扯着嗓子喊,抹布在桌沿拍得啪啪响,掌心火辣辣的,“上回我家那亩地补贴少了三百,要不是您教我对流水,还当是我老眼昏花!”
人群里响起零星的应和,夹杂着碗筷轻碰的脆响与低语的嗡鸣。
肖锋收拾案卷时,看见赵伯已经起身,佝偻着背往门口走,蓝布包的边角露出半截铅笔——铅笔头磨得发亮,木纹里嵌着铅灰,和他当年在村部帮着核账时,总别在耳朵上的那支,颜色一模一样。
指尖擦过那截铅笔时,仿佛触到了三十年前的温度。
中午十一点半,县财政局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足,冷风从出风口嘶嘶吹出,苏绾的羊绒衫贴在后背上,湿冷如贴了张冰纸。
主位的张副局长端着茶杯,杯盖磕出刺耳的响,金属与瓷的摩擦让人心头一紧。
“柳河村是试点,我们这小庙可学不来。”
“不是学。”苏绾翻开公文包,牛皮纸封皮的《阳光指数风险预警模型测试报告》推过会议桌,纸页边缘划过指尖,微糙,“是告诉各位,去年全县涉农补贴流失率百分之七点三,今年前两月已经涨到九点一。不改,钱会继续丢。”
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,秒针拖着沉重的尾音,像在数着流失的每一笔钱。
有人扯了扯领带,布料摩擦脖颈发出窸窣;有人低头看手机,屏幕蓝光映在镜片上,一闪即灭。
苏绾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,最后落在张副局长新换的金表上——表盘在冷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,和宏发商贸老板上周在酒局上炫耀的那只,款式分毫不差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