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跨越山海的相遇与公益的深耕
第十九章 跨越山海的相遇与公益的深耕 (第2/2页)志愿者小张拿出一张样卡,上面印着中英文对照的非洲谚语:“我们还想在卡片上印上当地的谚语,比如‘团结就是力量’,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,也能传承自己的文化。”
工匠们连连点头,当场就定下了制作计划。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,叶菲忽然觉得,公益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,而是不同文化、不同群体之间的互相滋养——中国的教育理念为非洲孩子带来了新的可能,而非洲的文化与智慧,也在丰富着公益项目的内涵,让这份跨越山海的事业,变得更加厚重、更加温暖。
十一月的肯尼亚,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。内罗毕希望小学组织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一起去马赛马拉草原露营,这场“草原梦想分享会”,是陈默特意为孩子们策划的——他想让孩子们在星空下、草原上,敞开心扉分享梦想,感受自然与友谊的力量。
傍晚时分,孩子们坐在篝火旁,手里拿着烤得喷香的玉米,听马赛族的长老讲草原的故事。长老穿着传统的红色披风,手里握着一根木杖,声音低沉而有力量:“很久很久以前,草原上的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,他们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。后来,因为贪婪,有些人类开始伤害动物,草原渐渐变得荒凉。直到有一天,一群孩子带着种子来到这里,种下了树,保护了动物,草原才又恢复了生机。”
长老说完,看向妞妞和卡玛:“现在,你们就是那些带着种子的孩子,你们的梦想,就是能让草原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种子。”
卡玛第一个站起来,走到篝火中间:“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动物医生。上次我看到一只小长颈鹿被猎人的陷阱弄伤了腿,特别心疼。我要好好学习,以后治好受伤的动物,还要告诉大家,动物是我们的朋友,不能伤害它们。”
“我支持你!”张强立刻站起来,“等我长大了,要发明一种能保护动物的无人机,无人机上装有摄像头,能监测猎人的动向,还能给受伤的动物投放食物和药品。咱们可以一起保护草原上的动物!”
非洲女孩阿米娜接着说:“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护士。去年我妈妈生病,因为医院太远,耽误了治疗,差点就离开了我。我要在草原上建一所医院,让生病的人不用再走很远的路,还要教大家卫生知识,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。”
妞妞看着阿米娜泛红的眼眶,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生病,村里没有医生,妈妈背着她走两小时山路去县城看病的场景。她走到阿米娜身边,轻轻握住她的手:“阿米娜,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。等我当了外交官,我会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,帮你在草原上建医院,还会邀请中国的医生来这里,教大家治病的本领。”
莉莉也站起来,举着手里的法语版《大山里的外交官》:“我要把你们的梦想写成故事,翻译成法语、英语、斯瓦希里语,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,非洲草原上有一群勇敢的孩子,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乡、追逐梦想。”
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分享着梦想,篝火的光芒映在他们脸上,像撒了一层金粉。陈默坐在一旁,拿出相机,悄悄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。他想起半年前在上海组织“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”时,孩子们还带着一丝拘谨,而现在,他们能在陌生的草原上,毫无保留地分享内心的柔软与坚定——这就是教育与友谊的力量,它能让胆怯变成勇敢,让孤独变成温暖。
深夜,孩子们躺在帐篷里,透过天窗看草原上的星空。卡玛指着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说:“妞妞,你看那颗星星,马赛人说它是‘梦想之星’,只要对着它许愿,梦想就会实现。”
妞妞闭上眼睛,双手合十,在心里默默许愿:希望所有山区孩子和非洲孩子都能有学上,希望中国和非洲的友谊永远长存,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,为这些梦想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等她睁开眼睛时,发现卡玛、莉莉和卓玛都在看着她,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。“我们都对着梦想之星许愿了,”莉莉说,“而且我们的愿望都差不多,都是希望大家能永远在一起,一起实现梦想。”
四个人相视一笑,把手指勾在一起,轻声念出他们的约定:“跨越山海,梦想同行;友谊长存,永不分离。”
帐篷外,草原上的风轻轻吹着,带着青草的香气;帐篷内,孩子们的呼吸渐渐变得均匀,他们的梦里,有中国的向日葵,有非洲的长颈鹿,还有一片属于全世界孩子的、闪闪发光的星空。
十二月的北京,已经飘起了零星的雪花。叶菲的公益基金办公室里,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——工作人员们正在整理肯尼亚“启智班”的年度报告,墙上的“公益地图”上,非洲板块又多了五个红色的标记,那是新确定的“启智班”选址,分别在乌干达、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。
“叶老师,这是肯尼亚‘启智班’的学生成绩报告,”小林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,脸上满是兴奋,“经过三个月的学习,孩子们的英语平均分提高了30分,科学实验操作的正确率达到了85%,还有12个孩子在当地的作文比赛中获奖,写的都是和‘启智班’、和中国朋友有关的故事。”
叶菲接过报告,翻到作文部分,其中一篇是卡玛写的《我的中国朋友妞妞》:“妞妞教会我用英语讲草原的故事,还告诉我中国有长城和兵马俑。她说等我去中国,要带我爬长城,我也想带她看草原的日出。我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,一起保护动物,一起实现梦想。”
看着稚嫩的文字,叶菲的眼眶微微湿润。她想起三个月前,孩子们在机场依依不舍的场景——妞妞把自己的《大山里的外交官》送给了卡玛,扉页上写着“这是我们友谊的见证,也是我们梦想的开始”;卡玛则把自己捡的“梦想石”送给了妞妞,说“看到它,就像看到我在为梦想努力”。
“对了,姆瓦玛卡团长刚才发来视频,说当地政府想和咱们合作,在明年三月举办‘中非教育公益论坛’,邀请中国的公益组织、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,”王剑拿着手机走进来,“她还说,当地的企业已经捐赠了一批土地,想建一所‘中非友谊学校’,让‘启智班’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。”
叶菲立刻接过手机,和姆瓦玛卡视频:“姆瓦玛卡团长,太感谢你们的支持了!‘中非教育公益论坛’我们一定参加,还会带上中国孩子的绘画作品和手工艺品,让更多人看到中非青少年的友谊。至于‘中非友谊学校’,我们可以帮忙联系中国的建筑设计院,设计既符合当地文化,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校舍。”
姆瓦玛卡在视频里笑着点头:“太好了!现在肯尼亚的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进‘启智班’,他们说‘启智班’不仅教知识,还教孩子怎么爱自己、爱别人、爱世界。还有很多年轻人报名当志愿者,他们说想跟着你们一起,把公益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。”
挂了视频,叶菲走到窗前,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。去年的这个时候,她还在为非洲“启智班”的筹备工作发愁,担心语言不通、文化差异会影响项目推进;而现在,“启智班”已经在非洲落地生根,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——这让她更加坚信,只要心怀善意与坚持,就没有跨不过的山海,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。
下午,妞妞、卓玛和张强来到北京,参加公益基金举办的“年度梦想分享会”。妞妞穿着一身红色的民族服装,站在台上,向在场的公益人士、企业代表讲述她在肯尼亚的经历:“在非洲草原上,我看到卡玛为了保护受伤的小斑马,宁愿自己淋雨;我看到阿米娜为了学习英语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。他们让我知道,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,只要有梦想,就有前进的力量。我想对所有帮助‘启智班’的叔叔阿姨说,谢谢你们让我们的梦想有了翅膀,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,像你们一样,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”
妞妞的话音刚落,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一位企业代表站起来说:“